把“捡破烂”做成真正高大上的“金饭碗”。
破烂可以“变废为宝”,这点,河南大周镇人早在四十年前就发现了。
四十年前,这个小镇自发组成收废品大军,蹬着自行车,背着麻布袋收废品。
四十年后,他们愣是把“收破烂”整成大产业,从业人员发展到4.3万多人,拥有不锈钢、再生铝、再生铜、再生镁四个产业集群,各类经济实体1000余家,愣是捡出了个年产值800多亿的大生意。
靠收破烂,这里成了中国“城市矿山”示范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有色金属回收加工基地。
“破烂王”成了身家几十亿的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老板,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地方,也变成了全国千强镇。
01年收入832亿
地处郑州、开封、许昌三地交界的长葛市大周镇,可能对普通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在有色金属行业却非常有名气。
因为这里每年回收利用各种废金属的总量达到了400万吨,一度占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今年年初,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里,专门提到了要做强大周镇的循环经济产业。
这也难怪,一个人口8万多的小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干这个,而且捡出了个年产值800多亿的大生意。靠收破烂,这里成了中国“城市矿山”示范基地,长江以北最大的有色金属回收加工基地,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832亿元。
体量巨大不说,让人意外的是,这里可不只是收收废品卖卖破烂那么简单。
大周镇企业引进德国西马克技术的
河南首个六连轧生产线,轧钢流程仅需7分钟
2017年,国内第4条、河南首个六连轧智能生产线在大周镇的一家企业投产,这条从德国引进技术,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生产线,把以前需要100多人流水作业的工作量,缩减到5个人就能轻松操控。
瞄准“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大周镇,还在2017年完成了一个突破:
建成了全球第一条镁合金汽车轮毂工业生产线。这不仅让大周镇的企业拥有领先同业3-5年的专利技术,也让他们成了国际镁合金汽车轮毂标准的制定者。
另外,特斯拉、大众、比亚迪、北汽等大型整车厂商,也都纷纷计划引进这家公司生产的镁合金轮毂。
大周镇企业建成了
全球第一条工业化镁合金汽车轮毂生产线
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这里形成了从废旧金属回收、分拣、拆解、冶炼、加工、精深加工到产品销售的完整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年回收利用400万吨废旧金属背后,是节约标煤近7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00余万吨。
正是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大周镇才有底气喊出近期的“小目标”是把再生金属做成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收破烂这个曾经没人看得起的行业,如今是妥妥的“朝阳产业”。
02从拉架子车捡破烂到跨国回收旧飞机
我们从地图上能看到,大周镇虽然地处平原,但被双洎河三面环绕。
可以看出,在几十年前,大周镇属于交通闭塞,山窝里的边角落,不管去哪都要绕远路。
再加上这里地上没资源、地下没矿产,沙土地里只能种红薯和花生的自然条件,大周镇的经济常年在全市排倒数第一。
大周镇被双洎河三面环绕,曾经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直到1979年,大周镇一个村的村支书发现,邻近的开封尉氏有人搞土法炼合金挺赚钱,于是就带人开始搞起了冶炼,从一开始的铅锡合金,慢慢发展到了铝合金。
这时,捡破烂的大周人发现有色金属好卖还值钱,于是他们开始在周边的县市走街串巷收废品,主要就瞄准废电线、废铜废铝这些金属。
起步阶段的大周镇,遍地是冶炼回收金属的作坊
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铜、铝等金属价格直线上涨,大周人跑得越来越远,生意也越来越大。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有的人跑到洛阳、西安等地,一天能收一二吨废铜废铝;有的跑到新疆、内蒙古等地,收来旧坦克、炮弹壳等;甚至跑到俄罗斯等地,将当地的破飞机、破坦克都运了回来,有的人包几节火车车皮运回来,拆解后再卖给金属回收公司,一趟就能赚好几万。
“家家户户都冒烟”的大周把大江南北的“破烂王”都吸引了过来。
因此。从1993年到2002年,大周镇再生金属产业飞速发展起来,企业数量一下突破了1000家,经营品种也从最初的铝、铜和不锈钢,发展到了锌、锰、铬等20多个品种。
再加上当地政府和一些眼光长远的企业,借助产业转移的时机,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港台等地拉来了近百亿元的投资和企业,这个以捡破烂为主的小镇,产业链条得到了迅速扩大。
媒体报道大周镇再生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
2004年,大周镇综合经济实力从倒数第一跃居长葛市第一名,两年后又进到许昌市第一。
20多年间,完成了从“差生”到“学霸”的转变。
03“ 破烂 ” 再 “ 新生 ”
生活小康了,可问题也来了。
循环经济本意是节能环保,可大周镇这样“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式发展形式,反而带来了污染和浪费,这题怎么破?
就在大家都在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转机来了。
2007年,大周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借着这个机会,当地开始了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
2011年,大周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2014年,中原再生金属交易市场建立,2015年开盘交易,当年交易额就突破了300亿元。
2016年,大周通过终期验收,成了河南省唯一、全国唯三的“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也是从这时开始,他们开始走出去,到德国、法国、日本、瑞士这些“城市矿山”产业发达的国家考察引进技术,甚至直接吸引全球再生资源最有实力的企业来到大周镇。
从此,这个小镇,有国家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家,80%以上的企业与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中科院等高等院校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大周镇似乎弄明白了,依靠科技,“城市矿山”才能既是金山银山同时也是绿水青山。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推,脱离与科技成长的步伐,抛弃你的不仅是时代,还有过去你所有的努力。所以,越是变革的时代,产业越是需要创新升级,越是疫情动荡的当前,越需要一套稳定人心的“盈利方式”。
尽管企业转型的阻力很大,但转型是企业应对时代变化的有效途径,创新是应对时代变化的绝佳方法。
走老路道不了新地方,用过去的老思维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中创商学宋俊老师善于用资本的思维,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特点,量身定制为企业打造一个受投资人追捧的商业模式,同时,针对企业当前的产品、运营模式进行再升级,助力企业解决增长瓶颈。
大周镇想要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责任肯定是落在企业最高领导者身上,那么,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去整合资源和不断去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实实在在把环保搞好,踏踏实实在企业战略和规划上下功夫,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大周人定能把“捡破烂”做成真正高大上的“金饭碗”。
河南大周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