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商学“海底捞把股权激励做到了极致,让员工死心塌地,成了业内传奇!”海底捞 | 把股权激励做到了极致,让员工死心塌地,成了业内传奇!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5-12 12:13作者:中创商学来源:中创商学 作为团队管理者的你是否存在这样的迷茫和焦虑? 1.员工没激情,磨洋工,遇事推三阻四? 2.员工没把事情做好,工作结果不尽人意? 3.员工一言不合就离职,也不知道根源是什么? 4.花了钱做激励,但员工却不怎么领情,效果不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激励! 员工不是工具,仅靠制度管理是不行的,需要精神层面的激励! 精神激励往往是用心>用钱! 精神激励,作为一种资金成本低、收效却很高的激励方式,却常常被很多中小企业及其管理者所忽视。 我们来看看餐饮巨头海底捞是如何实现人性化激励的。 海底捞的优质服务在国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每一个暖心的服务细节都与每位服务员是分不开的。 那么,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能如此积极地投入工作呢? 因为,员工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在员工的财富需求上,海底捞通过计件工资和师徒制满足了员工在利益方面的需求,用合理的激励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在工作中多劳多得。 在员工的精神需求上,海底捞也有着一套完善的激励体系,比如给店长的父母发工资,实行假期制度给员工缓解疲惫情绪等福利制度,但最别出心裁的激励还属2019年推出的“亲子陪伴”。 海底捞从1994年创办至今,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将近10万名员工。这10万名员工有很多来自贫困的或者乡村的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与家人分开。 据统计,到2019年年中,在海底捞就业的员工中,一共有1400多个家庭,1700多个孩子是和父母分开的,成为了留守儿童。 于是,海底捞成立了亲子陪伴计划 ,投入资源帮助这些员工把自己的孩子从老家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里面,陪着他读书,陪着他成长。仅半年的时间,海底捞就帮助了500多个家庭,让700多个孩子跟他的父母生活在一起。 海底捞这样做有必要吗?让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本就是员工的私事,企业大可置之不理。那么,他们还如此大费周章是为了什么? 回到前面所说,因为人不是工具,仅靠制度管理是不行的。一个人,是会带着自己的情绪去工作的。如果员工状态不好,那么工作自然很难做好。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如果员工过于思念孩子,那么就可能隔三差五要请假回去看孩子。如果孩子在家里磕着碰着,或是生病了,父母在外就更难安心工作了。如果长期缺乏陪伴,员工内心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也很难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 所以,员工心里有事,不在状态的时候又如何能服务好客户呢。 由此可见,海底捞为客户做好服务前提是为员工做好了服务,把激励做到了极致,让员工死心塌地,全心服务客户,将海底捞打造成了业内传奇! 企业及其管理者只要用心就能换来员工的忠心,但是激励方式千千万,企业不要轻易模仿!因为每家企业的文化土壤不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企业要如何实现有效激励? 琚宽基金董事长、上海交通大学EMBA商学院主讲教授李军老师用21年丰富经验告诉你企业要如何实现有效激励?如何合理设计股权激励方案,达到企业、股东及员工的共赢呢? 对于大多数企业家来说,股权激励不仅仅是账面股份的减持或稀释,更大的代价是其“股份支付费用化处理”引发的财务影响,同时又是“绑定”核心员工、实现“风雨同舟”的不错选择。但如果你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就要借助高人来设计锦囊妙计,让专业的人来帮你设计科学的股权结构,股权激励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