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现状
截至2008年4月30日,深圳中小板已有221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7年度报告,上市公司董事、监事2007年度的薪酬和股权激励均已披露。总的来说,中小上市公司能够如实反映公司的薪酬状况,董事的高薪与公司业绩正相关。中小板共有25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7家已进入实施阶段,其余18家处于板计划阶段,并报证监会备案审批。这25家公司中,大部分采用股权形式,行权条件受到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的限制,保证了公司的长期稳定增长。
自2010年起,A股公司大范围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普遍采取成本较低的股票期权激励模式。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上市公司偏爱在股市周期低点、公司股价低估时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民企成为倡导股权激励的绝对主力。
进入2008年后,受过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A股出现大幅回调。股指的理性回归使得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重新具备了极好的空间,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积极性大增。仅仅在一季度就一共有21家企业宣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其中,13家采用股票期权模式,5家采用限制性股票,2家采用股票增值权,1家采用限制性股票加股票增值权的混合模式。
2007年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在数量远不如2006 年多,全年一共有13家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方案。
2007 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呈现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虽然数量远不如2006 年多,但是股权激励方案的质量却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逐步走向科学规范,表现在完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体系,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等方面。
其次,2007 年所有公布的方案均为股票期权方案。站在股东与公司的角度来看,相比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股票期权模式有两个显著的优点:一是股票期权模式获得收益的难度更大,激励对象的收益全部来自于上市公司股价对于授予价格的溢价。二是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现金流基本没有影响。